始終著眼于客戶和社會的期望,
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市場領先的服務。
RoHS
指令實施的意義
有害物質限用指令
(RoHS)
的生效期限
(2006
年
7
月
)
已經到來,這是全球電子工業(yè)界都知道的事實。
ROHS
指令無疑對環(huán)境有益,但對制造商、經銷商和用戶來說,卻是個增加成本和資源的昂貴任務。費用的增加與努力確認和掌控
RoHS
的需求息息相關,并包羅從技術到庫存管理、預測、部件編號管理、信息溝通和文件編制等范疇。
庫存預測和管理
預測是一件微妙而復雜的事情,不管是否有新的法律法規(guī)的指引。比如:利用第三方組裝廠的半導體制造商必須對基板、引線框架和模塑混合物等原材料進行準確的預測。為了確保這種預測的準確性,半導體公司必須了解用戶的需求,包括
RoHS
指令的豁免清單。
伴隨著半導體公司新產品的不斷推出,預測也變得越來越復雜,因為大多數新產品都會受到
ROHS
指令的影響。于是由此引發(fā)了一個問題:如果新產品是在
2006
年
7
月期限之前發(fā)布,那么是先制造出符合
RoHS
指令的封裝件,還是先制造出含鉛的產品呢?當然,供應商可以追溯自己的原材料進行預測,但是這樣做更加困難,因為沒有任何現成的歷史數據或現有的用戶群可以作為有效的參考。
基板等原材料產品都有一定的有效期限,這進一步增加了預測和庫存管理的復雜性。如果對這些材料的用量估算過高并且即將達到有效期限,這些材料就要進行重新測試或完全報廢。不管哪一種方式,都會造成制造商在時間和金錢上的資源浪費。反之,如果原材料的估量過低,生產周期便會延長,從而會延長的客戶交付周期。
要預測用戶什么時候需要最終符合
RoHS
指令的器件和哪些產品,是極其困難的事,加上受到
RoHS
指令影響的用戶也在以不同的步伐進行過渡,這就使得預測難上加難。假如用戶在沒有通知制造商的情況下突然從標準產品轉向符合
RoHS
指令的器件,特別是在供應商一直制造標準產品以維持該用戶的需求時,制造商的庫存一定會出錯。同樣地,假如用戶改用符合
ROHS
指令器件的步伐不像分銷商預料的那樣快,又或者該用戶得到了
RoHS
豁免,庫存就會擱置在貨架上并最終作為庫存周轉退回給制造商。
我們可以這樣理解,分銷商和制造商一樣都會嚴防產品庫存過量的問題。過量的庫存牽涉的問題會對未結存貨的天數造成很大困擾,從而增加制造商的庫存成本并有可能削減庫存的帳面價值。而且,一旦資金滯留在錯誤的庫存量上,制造商便難以給用戶制造其他產品了。那么底線在哪里?就是對用戶、分銷商和制造商從含鉛器件轉換到符合
RoHS
指令器件的清晰時間表和計劃,這是準確的庫存預測的關鍵。
如果制造商試圖提供符合
RoHS
的器件和標準器件,就需進行更多的部件編號管理。在某些情況下,如果給符合
RoHS
元件指定不同的部件編號,部件編號的數量將會增加一倍。一旦制造商決定放棄提供標準器件,獲得
RoHS
指令豁免的用戶就需要尋找新的廠商或改用符合
ROHS
指令的器件。用戶可能擔心可靠性的問題而對轉換猶豫不決。例如,軍事和航空領域的用戶就會擔憂
RoHS
指定純錫材料的可靠性,因為錫須會引起可靠性問題。
對分銷商而言,缺乏有關符合以及不符合指令產品的標識標準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問題。如前所述,有一些供應商在嘗試使用日期代碼或修改版次來對產品進行標識,但問題是這些標識在所有產品系列中也許并不一致。因此,分銷商可能需要根據修改版次而建立龐大的產品系列。
無論如何,在沒有工業(yè)標準的情況下,分銷商和供應商之間必須進行溝通,交換有關部件編號以及向
RoHS
器件過渡計劃的信息。此外,分銷商也需要對一切庫存
(
包括標準器件和符合
RoHS
的器件
)
進行分類隔離,盡管此舉會增加他們的成本和資源負擔。
信息交流和文件編制
為了了解各個制造商如何支持
RoHS
指令的實施,用戶著手制定了問卷并展開調查。由于用戶致力于了解來自許多供貨商對符合
ROHS
指令所提供產品的差異,因此針對用戶特殊要求而制定的定制化產品問卷調查便可提供結果。在信息查詢標準方面缺乏協調性,給供應鏈造成了另一個問題。與
RoHS
相關的支持費用往往受到忽視,編制面向用戶的輔助材料及完成用戶調查可能是一件很昂貴的差事。許多調查都需要符合
RoHS
指令的部件編號,其他調查則需要器件所含物質的詳細信息和每種物質的
ppm
含量。